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坚持科技扶贫札记
发布日期: 2015-12-28 09:23:53 浏览次数:
近年来,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规划院)坚持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引领,充分发挥农业工程科技优势,大力推进扶贫工作的蓬勃发展,并将扶贫活动作为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大力倡导志愿文化,建立完善扶贫队伍,引领广大职工扶贫济困、服务“三农”、服务社会,并凝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职工,尤其增强了广大青年职工对单位的集体感和荣誉感,实现了扶贫工作和事业发展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
坚持农业科技扶贫 定点帮扶贫困地区发展
作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应用的科研单位,规划院以农业工程技术为支撑,以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服务“三农”发展为己任,多年来坚持帮扶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丰宁县发展现代农业、丰富农村文化,提升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帮助贫困地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致富。
帮扶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自2010年以来,规划院坚持以农业工程技术为依托,发挥全院科技工作者的技术优势,持续开展对丰宁县的志愿帮扶工作。积极与丰宁县扶贫办、农牧局等对接,多次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民家中,调研该县的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等情况,为该县“三农”发展建言献策。根据第一手实地调研情况,结合丰宁县的农业资源环境条件,规划院充分利用农业工程科研优势和咨询服务优势,对丰宁县实行了定点扶贫、精准扶贫。建立了太阳能干燥果蔬技术装备示范基地,引进全套太阳能干燥果蔬设备1000多万元,提供太阳能干燥果蔬技术示范工程服务,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京北生态屏障建设;先后帮助编制完成了《环首都经济圈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规划》、《观光农业发展规划》等产业发展规划,为丰宁县“三农”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技术和智力帮扶。
规划院还将丰宁县波西村作为定点帮扶村,多次与村、镇的相关负责人座谈交流,及时掌握该村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关心帮助五保户和困难群众;并在该村建立了“农业科技扶贫基地”、“农民教育扶贫基地”和“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定期邀请农业科技专家进村入户,指导农业生产、培训村干部和职业农民;帮助该村策划“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并编制了建设规划,以发展特色产业帮助脱贫,引导波西村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
帮扶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水平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规划院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提升农民文化水平作为科技扶贫的重要途径,连续多年开展了对丰宁县波西村、胡里沟村等的农村文化建设帮扶工作。先后捐集和购置了农业科技、职业教育等各类书籍3000多册、声像资料300多套,并捐资10000元购置书架等设施,为波西村建立了面貌全新、藏书丰富的农民书屋,并不定期进行书籍的更新和补充,使全村农民能及时学习掌握最新农业生产技术。同时,鉴于村民日常生活相对比较单调,还为波西村捐赠了农村无线广播系统、复印机等农村文化设施,帮扶该村建立文化广播室,引导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贫困地区建设健康、多元的农村文化和文明、和谐的发展环境。
积极协调多方力量,合力推进扶贫攻坚。规划院还积极协调、多方联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不断形成扶贫攻坚的合力。联合农业部书画协会,组织科技工作者和书画爱好者,向丰宁县波西村、胡里沟村捐赠农业科技书籍、学生用书包及学习用品,书画协会会员还与丰宁县农民书画家和农民书画爱好者共同进行了书法、绘画交流创作,并向县文化馆捐赠书法绘画作品。联合山东时风集团,为波西村、胡里沟村捐赠了2辆新型多功能农用车,当地农民饱含深情的说:“眼下,我们村正进行村庄整治,清运垃圾,这个车刚好能派上用场,不但马力大,还能自卸,省工省力,送得太及时了,你们是真心实意为农民服务啊!” 目前正与国务院参事室中国诗词研究院沟通,共同商讨深化对丰宁县的定点扶贫工作。
关爱流浪孤残儿童 坚持帮扶特殊贫困群体
自2008年开始,规划院坚持开展“温暖关爱行动”,持续帮助贫困孤残儿童、贫困农工子弟等,让他们能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发动青年志愿者,为北京盲校的孩子们收集陈旧挂历、硬质纸张等,并及时将学习所需的特殊用纸送达盲校的孩子们。持续关注城市农工子弟成长,多次前往公益职业学校──北京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看望在校学习的贫困农工子弟,为他们送上精心挑选的励志类书籍,与他们共度“五四”青年节,参加他们毕业典礼,与学生们深入交流谈心,给他们以鼓励和信心;积极与学校协商对接,作为志愿帮扶活动的固定联系点之一,并利用农业科技支撑的优势,积极筹备为学校提供设施园艺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帮助这些贫困子弟学习更多的职业技能。
“北京光爱儿童学校”是规划院的长期志愿帮扶点,该校由著名爱心人士石青华创办,为全国流浪、孤残、贫困儿童提供完全免费的寄宿制教育。规划院组织青年科技人员定期走进学校,为孩子们捐衣捐物,给他们授课,与他们玩耍,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五年来,志愿者们累计为孩子们捐助了衣物1200多件、书籍800多册、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3000多件。2015年,规划院又组织科技骨干,来到了石青华新创立的“金寨光爱儿童学校”,为革命老区金寨县的贫困孩子们送去了新鞋、衣服,以及学习用品、文体用品等,并调研了该校所在地青山镇的农业发展情况,为“光爱学校”建设农业生产基地提供整体规划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等帮扶工作,帮助“光爱学校”由“输血”式发展转变为“造血”式发展,让这些贫困、孤残儿童能放心生活、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倡导科技扶贫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规划院通过持续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在广大干部职工中积极倡导扶贫理念,营造良好的扶贫氛围。坚持实践引领。每年利用“3.5 学雷锋日”、“10.17 扶贫日”、“12.5 志愿者日”等节点,坚持组织开展科技扶贫专题活动,深入农业农村一线,走进田间炕头,帮扶贫困农民。加强宣传引导。采用悬挂扶贫宣传标语、发放扶贫倡议书、制作扶贫活动展板等多种形式,在全院不断掀起科技扶贫的热潮,引导全院职工争当学习、践行和弘扬志愿精神、积极扶贫济困的标兵。建立扶贫队伍。规划院在农业部系统率先建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团”,全院140多名青年职工自愿报名参加,已成为了开展扶贫工作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推动了全院志愿服务、科技扶贫工作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将扶贫公益事业不断推向深入。
规划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扶贫攻坚工作精神,坚持开展扶贫济困工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服务“三农”、服务社会。同时,也在“三农”服务一线锻炼了干部职工队伍,提升了干部职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了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文明和谐单位建设,奠定了广大干部职工服务社会、爱岗敬业的强大思想基础,推动了全院农业工程事业的跨越发展。
来源:紫光阁网
作者:李玉荣(作者为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 上一篇: 2015年旅游地产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
- 下一篇: 中国的农民房要都改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