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行业动态

中国新农村:特色小镇+现代农业+航空旅游+生态养生+特色文化

发布日期: 2017-03-06 16:11:30 浏览次数:

国家政策红利:打造1000个中国特色小镇

此时以中国特色小镇为代表的商业地产商发力特色小镇有着相关的政 策背景:国家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未来农村将 成为以现代农业为支撑的小村镇;现代农民和休闲度假高端消费人群 ,对住宅的需求也将会迅速增加。 随着乡村逐渐向城镇化靠拢;建设 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打造培育1000 个左右特色小镇;加速农业地产的发展。据官方的定义,“中国特色 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 展空间平台”。其既不同于建制镇、工业园区、产业园、经济开发区 、旅游区,又不是五者的简单叠加 。

中国特色小镇的国家政策红利

中国特色小镇、建制镇、工业园、经济开发区、旅游区的比较,中国 特色小镇“特”在哪里?

中国特色小镇的主要特点

从中投之星规划建设的中国特色小镇来看,所谓中国特色小镇并非城 镇化建设中一般意义上的小镇,而是有着鲜明的特色:

1. 特色之一:通常在上海,杭州,北京等产业基础好的城市周边,距 离城市中心30到50公里。

2. 特色之二:不只是地产开发,而是把支撑小镇的基础生态农业包含 在内。

3. 特色之三:模式创新:基础农业配套&为返乡创业的人提供产权保 障,开发现代农业,有效抑制人口流出。

4.特色之四:在建筑规划中,90%的是住宅,预计售价1万/平米, 10%的是配套设施,包括医疗、教育、餐饮、航空、生态农业、旅游 、养生、养老、娱乐和文化等。

中国特色小镇的背后需求

1.老龄化背景下的“银发经济”。世界银行相关数据预测:2025年, 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亿,占比例为百分之21,65岁以上老年人 比例也将达到百分之13.7,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城市紧张的交通状 况,污浊的空气,使其并不适合养老。而周边小镇和乡村显然成为养 老的理想之地。

2.大城市承载力日益受到挑战。2016年,北京五区公布人口上限,这 标志着以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人口数量已经开始逼近人口上限。大城 市病,指的是在大城市里出现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 境恶化、资源紧张等“症状”。由于中国一些大城市的“城市病”日 益严重,很多上班族不得不逃离“北上广,到二三线城市寻求新发展 。环境污染同样严峻,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不仅仅是 雾霾,大城市病还体现在户籍歧视,入学难,资源紧张等,城市的承 载力已经遭遇空前挑战。很多城市中产阶层渴望在城市周边有自己的 一块地或者农庄,可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享受田园生活。

3.城市生活节奏快,人们对“慢生活”需求增加。笔者曾经对某二线 城市周边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周边的别墅虽然价格不菲 ,但生意十分火爆。这体现了人们对城市快节奏生活的厌倦和慢生活 的向往。特色小镇正好能迎合这一需求。

4.地理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的需要。随着城市的日渐拥挤,承载力日 趋紧张,城市一些特色产业向周边转移成为大势所趋。未来,一个行 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大城市周边,形成若干具有产业特色,呈卫星状 环绕城市周边的地理形态。这样,既可以将一些产业分离出去,发展 周边经济,又可以缓解大城市的压力,其离城数十公里的距离又可以 使得其可以共享城市的教育、科技等资源和发展红利。实现协调发展 。

5.农民回流与产业空白的矛盾凸显特色小镇的必要性。与沿海地区出 现民工荒同时出现的是,大量农民工回流,由此也形成了就业压力。 如拥有800万务工人口的重庆,目前保持稳定回流态势,市内就业的农 民工已超过市外近100万人。大量的回流人口客观上增加了对产业的需 求。

6.城市产业转移的需求。在中心城区,整个商业地产价格依然攀升的 大背景之下,产业转移就成为大势所趋。越来越高涨的租金和房价使 得企业不堪重负,因此,向城市周边房租相对较低的区域进行产业转 移,成为一种必然需求。而特色小镇因为其离城市较近的距离,相对 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美的环境,理所应当地成为产业转移的一个较好 的选择。比如,嘉兴市规划创建的南湖基金小镇,就是准备承接上海 金融服务业转移的业务。

城镇化建设红利: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将是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抓手 之一。正如经济学家厉以宁所说,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城乡 分割,这有损社会公平。而就近城镇化,可以解决一系列农村的社会 问题。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是城乡高度一体化的。在中国几乎 所有的商业模式的策源地和发起地都在城市,而美国则很多商业模式 发起于农村,比如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乡村小镇,孕育了沃尔玛这样 一个零售巨无霸企业。美国孕育沃尔玛的乡村小镇现在仍然只有3万人 。希尔斯百货公司最初的客户是农民,后来才发展到城市。

由于中国特色小镇一般都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经济带上,比如长三角 、珠三角、京津冀、西部地区、东三省、中原城市群等。这些经济带 的城市周边,一般都有着较好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基础,因为,这些周 边的小镇可能成为商业模式的策源地,比如,无锡市西侧的査桥镇, 周边就坐落着雅迪和新日两家电动车,由此带动整个这座小镇的发展 。

产业转移的红利:特色小镇所依托的城市母体,通常都有较强的特色 产业基础。比如杭州的电商、丝绸,无锡的电动车、轻 纺等产业; 上海有金融、国际贸易;深圳的电子等,都是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 业。一旦承接了这些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就不是孤立的,而是站在 城市产业集聚区甚至整个周边城市群、经济带的“巨人的肩膀上”。 这无疑将推动特色小镇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城市农业需求:农业的最大障碍之一是供求分离,这种分离不仅仅是 时间上的,也是空间上的。特色小镇所催生的农业需求 体现在两个方 面,其一,特色小镇建成之后,必将涌入至少数万人口,这些人口一 方面来源于城市,一方面,来自于周边农民的城镇化,人口的集中化 必然产生对于农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特色小城镇离城市距离近 ,农产品配套半径小,资讯较农村发达,便于把握城市居民需求,可 以更好地服务城市母体对农业的相关需求。菜篮网总裁姜晓宇曾经算 过一个账,以郑州市为例,每年生鲜消费金额大约在600亿元左右 ,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如何抓特色小镇给予现代农业的机遇

1.可以在满足农业需求中扮演多重角色。特色小镇几十公里外的城市 母体孕育着巨大的农业需求,做好良心菜放心菜有机蔬菜,让周边百 姓吃得起的放心菜,把抬高价格的企业打下去,做中国特色农业新农 村。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中国特色小镇可以扮演多重角色,和城市 经济牢牢焊接在一起。比如,农业生产基地管理者的角色,物流配送 起点的角色,订单农业执行者的角色,乡村旅游度假中心的角色。

2.做好生鲜电商的“后院”。近年,生鲜电商已开始长足发展,其最 大特点在于打破了农业供求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的状况。中国特色小 镇可以作为生鲜电商的“后院”,尽管目前多数生鲜电商实际上还是 通过一级批发市场来采购,但依托中国特色小镇的周边,可以增加产 地直供在整个商品供给中的比例。

3.现代农业本身可以作为产业特色。特色小镇依托城市母体,通常拥 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和特色。实际上,现代农业也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特 色小镇的产业特色,在一些农业资源禀赋良好,或者周边本身就有地 理标志性产业的地区。可以开发附加值高的现代农业产业集体,打造 特产品牌,推动农产品深加工。

4.打造多层次农业需求。城市对于农业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特色小镇 可以通过打造农业多层次产业体系,满足城市对于农业 的多层次需求 ,打造农业服务“综合体”。比如,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 建立养老社区,特色农庄、农家乐等。

5.打造航空机场,航空旅游,航空运输,航空救援,航空物流配送中 心,把特色农业产品运送全国各地,特色产业配套发展。

二、生态养生在选址上的高要求

生态养生,包含着养老养生、健康养生、旅游养生、度假休闲养生的 四重功能,因此对选址的要求颇高,必须要选择在适宜人居和生态景 观资源优质的土地和区域,滨海、滨江、滨河、滨湖、林地、山谷、 湿地、种植园均可作为养生地产的选址要素作为参照。

另外在服务设施上要在满足老龄化和亚健康群体的健康保健需求方面 做出最具有人性化的设计和配置,如健身广场、医院、养生食馆、直 升机场、养生浴、花园、有氧运动设施、健身房、音乐房、氧吧、休 养室等。

现在很多发展生态农业的地方,在旅游产业中也集合了一定的商业地 产形式,如将部分农业用地改成生态农业发展养生,开发一些生态养 生养老产业产品等。

现阶段我国生态养生产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总体来说还是处于 起步阶段,但是可以预见,我国的生态养生产业潜力极其巨大,极有 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经济最大的增长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