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出台(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 2024-01-19 14:22:40 浏览次数: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23年底印发《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以下简称《指南》)。“这是我国首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也是第一个针对乡村振兴用地政策的‘工具包’。”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司长赵毓芳说,《指南》旨在通过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用途管制、积极盘活存量等系列举措,切实提升自然资源领域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用地的能力,提高基层用地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以条目加清单形式梳理用地政策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农民居住、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间和产业用地需求,出台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
赵毓芳介绍,自然资源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一揽子政策举措,做好乡村振兴土地要素保障,明确了科学推进村庄规划编制管理,加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改进耕地保护措施,完善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政策,盘活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等支持政策。
针对基层反映乡村用地方面政策文件繁多、条文分散,实践中存在政策不会用、不敢用等问题,自然资源部编制《指南》,在系统梳理乡村振兴用地政策的基础上,指导地方用足用好政策。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珂表示,《指南》以条目加清单的形式,梳理了包括规划管理、计划指标、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利用、产权登记、资源保护、土地整治等从前端到后端的一系列用地政策保障和要求,形成了一本完整易懂的乡村振兴用地手册。
编制过程坚持三个原则
《指南》在编制过程中,坚持三个原则:一是遵循现有政策,对现有政策整合集成,不调整、不引申、不扩大或者缩小解释;涉及对不同文件的整合,充分考虑不同文件的效力级别、政策衔接等因素作出适用判断。二是坚持存量挖潜,落实积极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的要求,重点考虑统筹利用存量和新增建设用地,激发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潜力、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三是坚持底线思维,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在侧重用地保障的同时兼顾严守底线要求,明确了乡村振兴用地负面清单。
自然资源部提出,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做好乡村振兴用地保障。要研究制定村庄规划引领乡村建设的文件,坚持县域统筹,用好村庄空闲土地,保障农民建房合理用地需求,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区分类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
据介绍,《指南》编制过程中征求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和各省份自然资源部门关于编制指南的意见建议,与省级和县级相关部门开展座谈交流,实地走访农业合作社、智慧生态综合体、民宿文旅等乡村用地案例。同时,充分结合主题教育广泛收集大兴调查研究过程中反映的乡村用地保障方面问题和建议,会同相关司局系统梳理乡村振兴用地方面政策文件,做到用地环节全覆盖、引用文件规定准确规范。
回应乡村振兴用地热点难点问题
《指南》系统回应社会各界对乡村振兴用地政策和改革方向的热点关注、难点问题。
针对调研中地方普遍反映的乡村振兴用地内涵不够明确等问题,《指南》在适用范围中将乡村振兴用地类型分为村民住宅、乡村产业用地、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四大类,分别明确了具体的项目类型,并以乡村振兴用地负面清单的形式,逐条列举了农村地区违法占地和破坏耕地的常见情形及处罚规定。
调研中,一些地方还提出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低,规划未能统筹兼顾现实与未来需求,一些乡村产业项目在规划编制阶段很难准确定位和落地上图,影响项目落地等问题。为此,《指南》梳理了乡村用地中规划管理方面相关要求,明确规划定位,给予政策支持,统筹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空间,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和乡村居民点建设等。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也是地方关注的焦点,乡村振兴用地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赵毓芳介绍,针对如何将有限的建设用地指标安排到乡村振兴上来,《指南》全面梳理汇总了用地指标保障方面支持政策。在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方面,自然资源部努力精简审批环节,区分不同情形,以合并、同步、豁免、承诺等方式,推动规划用地审批许可提质增效,解决地方反映的程序复杂、限制因素多、审批时间长等问题。
据了解,自然资源部将于近期征集推广一批乡村振兴用地保障方面的典型案例,供各地参考借鉴。在明确乡村振兴用地负面清单的前提下,《指南》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和地方特色,探索乡村振兴模式、发展路径和用地政策。
(来源:人民日报)